烘干后的餐厨垃圾制作有机肥料的具体工艺流程一般包括以下步骤:
### 原料预处理
- **分拣杂质**:将烘干后的餐厨垃圾中的塑料、金属、玻璃等非有机杂质分拣出来,避免这些杂质影响后续发酵过程和肥料质量。
- **粉碎细化**:利用粉碎机等设备将餐厨垃圾粉碎成较小的颗粒,一般颗粒大小在1 - 5厘米左右为宜。这样可以增加物料与微生物的接触面积,提高发酵效率。
### 调配物料
- **调整碳氮比**:检测餐厨垃圾的碳氮比,通常烘干后的餐厨垃圾碳氮比可能较低,需要添加一些高碳物料来调整。常见的添加物有锯末、稻壳、秸秆等,使碳氮比达到25:1 - 30:1的范围,以满足微生物生长和发酵的需求。
- **调节湿度**:用湿度检测仪检测物料湿度,将其调整到50% - 60%。如果湿度过高,可添加干物料如草木灰等来吸收水分;湿度过低则适量喷水或加入一些含水量较高的有机废弃物进行调节。
### 发酵过程
- **接种微生物**:向调配好的物料中加入适量的微生物菌剂,如含有芽孢杆菌、放线菌、酵母菌等的复合菌剂。一般每吨物料添加1 - 2千克菌剂,以加快发酵速度,促进有机物质的分解和转化。
- **好氧发酵**:将接种后的物料堆成一定高度的堆肥,通常堆高在1.2 - 1.5米左右。通过定期翻堆或采用强制通风系统,为堆肥提供充足的氧气。翻堆频率在发酵前期一般为每天1 - 2次,后期可逐渐延长至2 - 3天一次,使堆肥温度保持在50 - 65℃的适宜范围内,持续1 - 2周,以杀灭有害病菌和虫卵,加速有机物质的分解。
- **腐熟阶段**:经过高温发酵后,堆肥进入腐熟阶段。此时发酵速度减缓,温度逐渐降低至室温。这一阶段需要保持堆肥的湿度和透气性,让有机物质进一步稳定化,通常持续2 - 4周。
### 后处理
- **干燥处理**:腐熟后的堆肥可根据需要进行干燥处理,降低其含水量,以便于储存和运输。可以采用自然晾晒或机械烘干的方式,将堆肥含水量降至20% - 30%左右。
- **筛分分级**:使用筛分设备对干燥后的堆肥进行筛分,将其分为不同粒径的产品。一般可筛分为0.5 - 2毫米、2 - 5毫米等不同规格的颗粒,以满足不同用户和农作物的需求。
- **包装储存**:将筛分后的有机肥料进行包装,可采用塑料袋、编织袋等包装材料。包装好的肥料应储存在干燥、通风的仓库中,避免受潮和雨淋,防止肥料变质和异味散发。